俩孩子看到妈妈回家过年,下意识举动惹人疼,别让“爱”也留守
文 | 全文共1742字,大约需要阅读3.5分钟。
马上就要过年了,不知道你有没有回家呢?刷手机的时候,看到一组令人感动的照片。看的我觉得暖心又有些扎心。
01、“妈妈要回来过年了!”
刚看到这第1张照片,我以为俩孩子正在地上玩,但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太高的兴致,又要想在等着什么?一个孩子在无聊的按东西,一个正在往远处眺望。
忽然,俩孩子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,好像全身触电了一般,猛的就起来了。俩孩子的头转向同一个方向,眼睛也定定的看着远方,手里也不抓东西了,马上起身了。
接着,镜头推向了“远方”,一位女性出现了,原来是孩子的妈妈回来了。妈妈嘴里喊着俩孩子的名字,孩子则下意识的起身、飞奔过去,整个动作很连贯,一气呵成。
而妈妈呢,则丢下了手里的包包和箱子,张开手臂,一把接住了奔过来的俩孩子。如果你抱过孩子,应该知道,俩孩子的重量也没多轻。但这位妈妈,一手一个,接的稳稳地,抱着许久也不舍得撒开。
也许会有人说,是这位妈妈力气大,但我想,更多是妈妈过于思念孩子,已经忘记了孩子身体本身的沉重感。
我还看到有网友的评论,觉得这样的画面太感人了。我自己却觉得一阵酸楚,忍不住掉下了眼泪。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中,有一个关键词,还是比较扎眼的——留守儿童。
02、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成长问题
所谓留守儿童,也就是父母生下孩子后,把孩子交给家里人照顾,自己选择外出打工。一年到头,可能就回来看孩子一次,这样长期在家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,被称为留守儿童。百科上的解释说,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,是一个集合名词。
2020年10月30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民政部社会事务部副主任倪春霞表示,有697万农村留守儿童,从的2016第一次基础摸底调查留守儿童992万下降22.7%留守儿童。
我自己也是农村的孩子,小时候爸爸也是外出务工的,还好有妈妈在身边。但我也能体会到,图片中俩孩子的感受。曾经我也是这样,在家门口期盼过自己的爸爸,快点回家过年。
不可否认的是,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,有些家长可能不明白,为啥有肯跟孩子相隔两地的父母?我想说的是,如果不是生活所迫,谁又愿意这样呢?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,为了能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,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去赚钱,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。
但在这种情况下,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引导,得不到及时的照顾,缺乏父母身体力行的影响,孩子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。比如学习成绩不乐观,性格问题,甚至品行道德上,也可能大概率出现问题。
我们村有一个留守儿童,跟我年龄相仿。父母外出打工,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小时候我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,他学习成绩不好,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。爷爷奶奶也管不了他。去年回家,听说他坐牢了,爸爸妈妈还是在外地,爷爷奶奶也离开了。
03、留守儿童“爱不留守”
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地区,留守儿童还是很普遍的。如果父母在外地,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,不让“爱”留守,他才能健康、快乐的成长。
首先,经常给孩子打电话。
现在网络比较发达,不必要花昂贵的电话费,用语音通话或者视频聊天,就可以实现了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,哪怕是“云陪伴”也是很好的方式。每天固定跟孩子通话半小时左右,聊聊天。
其次,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。
父母在外地可能没办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,也要跟孩子的老师、爷爷奶奶或其他照料者经常沟通,了解孩子现在的实际情况,并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,进行针对性辅导。养育这回事儿,父母终究是脱不了干系的,即使有人帮你照顾孩子。只有多了解孩子一点,你才知道,到底该怎么陪伴孩子。
最后,常回家看看。
现在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了,如果不是很远的距离,周末或者小长假,最好能回家看一看。提前订机票、车票,或者选择打折机票,也是很便宜的。
一年算下来,看似多花了一两千块钱。能带给孩子的陪伴,却不是金钱能衡量的。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,应该是一年就回家一次,孩子才如此期盼。真希望这样的感动,以后越来越少,爸爸妈妈和孩子,越来越近,哪怕只是物理距离。
枕边育儿寄语:
每家都有每家的难处,但身为父母如果长时间离家工作,对孩子不管不顾,这样其实就该想想,当初为什么要生他呢?孩子是需要父母陪伴,并在父母的督促下成长的。这不是一个空口号,也不是一个随便说说。即使离孩子很远,也要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方式,陪伴好你的孩子!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